吴尚荣当然也考虑到了敌人在桥的上游或下游偷渡。
他让李云杰带两名特战队员去上游查看,让江沁兰、戈玉婷去下游查看。
一会儿,李云杰回来报告,铜关大桥上去一公里处,即铜关镇西北上去一百多米的地方,有几百南邻人在江边打桩架木板,好像要搭浮桥过江。
吴尚荣说,中间没有木船,他们要想架浮桥恐怕不容易。
当然也可以扎大木筏放在中间搭上木板。
吴尚荣将李云杰了解的情况向雷兴富、熊兆华、张元杰等人作了沟通,征求大家的意见。
大家刚讨论一会儿,江沁兰和戈玉婷就从下游折返回来了。
江沁兰开始向几人汇报探查到的情况。她说,她和戈玉婷沿着铜河西岸一路南下,一直走了三公里多路,才在一个原来的废弃渡口对岸,发现了一千多的南邻士兵。但并没有看见他们有搭浮桥的迹象,只看见不断有人往江边运送木板。
吴尚荣道:“那里的南邻人要多得多,应该是他们重点突破的地方。你们认为呢?”
熊营长道:“吴队长分析得有理,铜关镇那里公开搭桥的只有五六百人,铜关大桥这里也只有几百人牵制我们,唯独下游离我们稍微远点的地方,反而人最多。
这是典型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们运了大量木板去河边,莫非是想拿木板来做木筏?
但没有专业的木工无论做木筏还是造船都是不可能的。
“他们会不会把大木盆或大木桶钉在木板上。然后把木板翻转来放在水面上,把他们当成简易的小船或木筏用?”戈玉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会,如果只有少量人,顺水漂流则可以,要把上千人引渡到对岸,这种方法几乎不可能。”
“因为用木板做成的简易渡河工具,很不好开动,就算是老船工驾起来都不一定顺利前行。”
张元林家世代是行船的,对水上的那些运输工具,在座的人中他最有发言权。
吴尚荣道:“我们现在暂时不管那些木板有什么用,先分兵去下面监视他们,看到他们要过河了,就把他们打回去。”
“这样吧,铜关桥上面那些人,云杰带五名队员和一个排去上面监视他们,看累了可以练练枪法,打对岸的移动活靶子。”
“我和江上尉、戈上尉带五名特战队员和两个排去下游,剩下的这些人,就由熊营长、张教导、雷教导员负责,看大家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大家都表示没有意见,同意吴队长的安排。
于是,吴尚荣另外选了五名队员,一连长现在手下只有一个排的轻伤士兵,熊营长让三连长给了他一个排。
一连长就带着两个排跟着吴尚荣去了下游。
不得不说,南邻人铺桥的速度确实快。
从戈玉婷她们上来,到返回去,加上中途开会讨论,前后不过一个半小时,南邻人的简易木板浮桥,已经超过了中流,直逼对岸了。
为了增加浮桥的浮力,他们在镇上的人家户找来几十个装粮的大木桶捆绑在浮桥下,一下就解决了人多浮力差,桥中间易断的问题。
吴尚荣他们在河的拐弯处看见,再过一会儿,南邻人就要把简易浮桥搭上岸了。
戈玉婷说,我们何不冲过去,把河中搭桥的南邻人挨着用枪把名点了,他们的桥就搭不成了。
吴尚荣用传音入耳的声音对她说,如果我们等南邻人把桥搭好了,钻到桥下去等他们。
等到敌军大部分人都走到了桥上,猛地几刀把桥砍断成几截,他们上千人到时就会跌落水中,这时大家再冲过去打水上的移动靶,是不是就一劳永逸了。
戈玉婷也是一位极聪明的少女,一点就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