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章 春闱结束(2/4)

作者:大奉打更人

许新年定了定神,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幸好儒家八品的他,早已做到过目不忘,而且大哥给的诗确实好,他记忆还算深刻,很快就回忆起来。

提笔蘸墨,展开草稿纸,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手依旧在微微发抖。

“没出息,不过就是会试,激动成这样。爹说过,我是有首辅之资的。”

自我调侃了一句后,许新年心情放松了些,手不再抖,飞快在纸上书写: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良心作者注:科举考的诗,又叫赋得诗,通常是五言八韵、四韵、六韵,而不是七言。异世界我给魔改一下,方便剧情。再注:防杠精!)

写完诗,反复看了数遍,确认自己没有写错,但新的疑惑浮上心头。

“黄河是什么?太行又是什么?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是有什么典故吗.......”

许二郎眉头紧锁。

饱读诗书的许新年,搜刮肚肠也没找到黄河和太行在哪里,而根据他对诗词的了解,“闲来垂钓碧溪上”和“忽复乘舟梦日边”应该是两个典故。

“大哥真是的,写诗之时也不知道作注。这样如何让我明白他作诗时的心境,如何明白他的深奥用意?”

“黄河和太行应该是河名和山名,这个可以更换,至于“闲来垂钓碧溪上”和“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一句,纵使没有典故,倒也不难理解想要表达的意思,问题不大。”

于是,更换了“黄河”和“太行”后,许新年提笔答题:

《赋得行路难》

.............

本次春闱的主考官分别是东阁大学士赵庭芳、右都御史刘洪,以及武英殿大学士钱青书。

与学子不同,主考官、同考官们,自打会试开始,便没有离开贡院一步,大门挂锁,除非长翅膀,否则别想离开。

为了防止考官与学子串通舞弊,考官们需等贡士榜单确定,才能离开贡院。

相对于前两场阅卷时的烽火狼烟,同考官们不管是态度还是情绪,都产生极大的变化。

“狗屁不通,什么破诗也敢在会试上献丑。”

“借竹喻人,以此咏志,角度虽然不错,但咏竹多过咏志,本末倒置了。”

“哎,看了半天,没一首令人惊艳的诗。”

“往年不也如此嘛,都习惯了。”

阅卷官又叫做帘内官,他们一边阅卷,一边点评。乍一看气氛中火药味十足,其实是最轻松写意了。

诗词不受重视,作的好锦上添花,作不好也无所谓。反正都是渣渣,学子们作出的诗,中规中矩便是难得。不值得考官们严肃对待。

在京城,说到诗,有一个人绝对绕不开,他就是打更人许七安。被儒林奉为诗坛魁首,或者,大奉诗坛救星。

“那许七安若是参加会试,不说别的,至少今年会试,将诞生一首传世诗吧。”

“谁说不是呢,可惜许七安并非读书人,将来史书记载,元景年的诗词佳作皆来自此人,我们读书人颜面何存。”

读书人对许七安的态度很复杂,既庆幸他的崛起,让这两百年来有那么几首拿得出手的诗,不至于让后人耻笑。

又惋惜他是个武夫,而非读书人,因为这同样是一件会让后人耻笑的事。

大奉两百年,读书人千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