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二十四章 吐蕃(1/2)

作者:洋洋哥哥
“杨将军这是……”吴隗有些不解地问道。

只见杨云帆不答反问道:“知州大人,府衙可有西北周边地形图?”

吴隗闻言一愣,但还是回答道:“自然是有的,”他一边吩咐衙差去取地形图,一边吩咐下人抬过来一张木案长桌。

待得衙差取过来地形图摊放在木案长桌上之后,杨云帆伏案寻觅,皱眉沉思起来。

一旁的吴隗与薛广成面面相觑地对视一眼,一时闹不清杨云帆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若说是准备防御党项人的犯边,可是刚才二人还在有理有据的分析出党项人肯定不会来袭。

正在二人疑惑不解之时,杨云帆开口解释道:“李继迁之所以放出口风,说是要举兵犯我边境,其意思就是让我们提心吊胆,时刻绷紧神经防御敌袭,若是此时我们将计就计,借防御之名,做些文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为将领出身的薛广成率先领悟杨云帆的意图,皱眉问道:“你的意思是说,主动出击?”

——————————————

灵州城,西夏王宫

李继迁召集文武重臣齐聚王宫,商议出兵之策。但此次出兵的目的地非是前几日宣传的宋地凤翔府,而是打算声东击西,攻击党项西南侧的另一个敌人——吐蕃。

吐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部落,其源头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吐蕃所在高原上,原来的居民称孟族。战国以后,有些羌族部落,如发羌、迷唐等部,逐渐迁移到今雪域高原地区。他们和当地人民相融合,繁衍发展,形成了吐蕃族。

吐蕃最初的几百年间一直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古羌人小部落,在吐谷浑、党项、白兰和大小勃律等部族间苟活求存。在青藏、康藏地区各族中属于无足轻重的一支。

直到唐朝初期,吐蕃部落的一代雄主松赞干布,登上赞普之位后,才扭转了吐蕃的命运。

初登赞普之位的松赞干布,审时度势,分析出了吐蕃王朝需废除奴隶制度的需要。他依照汉人和羌人的法度,制定律法及职官、军事制度,统一度量衡,创制文字,与天竺、尼婆罗广泛交往,引入封建文化,佛教也于此时正式传入吐蕃。

吐蕃在松赞干布的精心治理之下,开始变得强盛起来,先后征服、兼并了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等古羌人部落,建立起了强大的吐蕃王朝,建都逻些。吐蕃在与唐朝作战,被唐朝击败之后,松赞干布深知吐蕃非大唐的对手,于是沿用匈奴与汉和亲的传统,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了和亲的请求,唐太宗同意和亲的请求,把宗室女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同时授松赞干布为大唐驸马都尉、封爵西海郡王。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带去了中原各种先进的技术与能工巧匠,大大地促进了吐蕃的发展。

从此,青稞、荞麦和牦牛与瓷器、茶叶和书法,在雪域高原上碰撞出了绚烂的火花。

然而,纵然强如盛唐,也会在时间的摧残之下盛极而衰,偏安雪域高原的吐蕃更是难逃盛衰轮回的命运。

在松赞干布死后的几百年间,强大的吐蕃王朝因为频繁的对外战争,导致国力衰弱。吐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王室内部互相争夺,使吐蕃陷于分裂。吐蕃将领之间又发生混战,给雪域高原的百姓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终于,在唐朝大中二年,沙洲人张议潮发动起义,周围各族群起响应,很快占领了沙州。接着,张议潮又派兵攻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十州。唐朝大中五年,张议潮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唐宣宗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河陇地区又重新为唐朝所控制。

吐蕃王朝崩溃解体之后,吐蕃各个部落因为争夺势力范围,陷入了混战之中,雪域高原上再也没有能形成一个集权的部落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