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于湖广,一个月两个月还好,若是两三年三年,那大明就亏大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元章听到这话,连连点头,确实是这样,因为大旱,这些人都无法耕种,自己总不能再对这些人征税了,那不就是逼着这些人起来反抗吗?>
朱元章说着,就是一声叹息,对着沈坚说着:“沈爱卿,你可有什么建议?”>
沈坚思索片刻,开口道:“殿下,我曾经在一本古书上见过一种‘以工代济’的方式,就是让民夫去干活,由官城来承担一日三餐。”>
“湖广县的粮食虽然不能种,但是还是有几样东西能够抵御干旱,如果能够让当地的人种上的话,也能够降低他们的损失。”>
朱元章双眼放光,心道沈坚果然厉害,这样的主意都能想出来。>
“好,好。”>
沈坚接着说道:“素来以丝为国之荣,故而湖广之民,若有闲暇之时,可令其去种蚕桑,即便是做不到,也无妨,只为防止其习气。”>
听到这话,众大臣都是一阵窃窃私语,他们都认为沈坚说得很有道理。>
“我也觉得,你说的对,我们可以试试。”>
一念至此,朱元章不由颔首:“既是这样,我便先去查看一下,看还有没有其他可以种植的。”>
“退朝——”一道清冷的声音,从大殿中传出。>
太监吩咐完,朱元章便急匆匆地出了大殿,让一旁的沈坚略带笑意,颇有几分自得。>
胡唯庸在一边看着沈坚,脸上露出几分惊讶之色,他不明白沈坚到底在搞什么鬼,不过他也想不到,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利益。>
这个家伙,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朱元章走进御书房,问身边的朱标,“小子,沈坚的话,你怎么看?”>
朱标皱着眉头说道:“蚕丝一向都是从江南来的,如果突然跑到了湖广,只怕会变成淮南的一方,而不是淮北的一方。>
他并没有怀疑沈坚的话,因为沈坚给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而且这个方案也没有错。>
朱元章点点头:“好吧,我们再商量一下。”>
朱标见朱元章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心中微微一惊,他还以为自己的父亲会听从沈坚的劝告。>
从这一点上来说,圣上似乎是知道了什么。>
“我早就有了重新修筑一条官路的想法,这一次,岂不是正好?”朱元章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之前沈坚提出“以工代济”的建议,让他想到了这一点。>
“还是父亲皇圣明。”朱标竖起了大拇指。>
“可是,父亲,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听听周成的意见,他到底是怎么想的,这条路,他最擅长。”>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