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先走曲线救国路线,结交权贵,暗地行事,前日微微相信曹操能斩杀董卓,为国灭贼,事情却马上败露,曹操逃走,董卓发了雷霆之怒。
“孝儒心忧老夫,老夫感激涕零,身体尚好,上朝议政才是政事。”王允道。
“开朝!”小黄门高声喊道。
朝臣们一一走进殿中,有人表现得胆战心惊。
大殿之上,刘协面不改色地跪坐在黑色的垫子上,其身后拉着五米宽的不透明帷幕,帷幕上倒映着董卓跪坐的身影,刘协下方一阶处,站着一位明黄色着装的少年,此人便是不惧朝臣的刘志。
礼节完毕以后,无人说话。
刘协开口:“相国怜惜朕年少无知,需学习的事务很多,相国说朕要做一个好皇帝,首先要做好殿前议政,所以相国立一帷幕,只在帷幕后方听政,若有不满意的地方,再派人出来说明,朕心感相国之意,从今日起,朝廷一切事务将有朕来决断。还有一事,朕身旁之人乃中山靖王之后,早与朕结为兄弟,名副其实的当今皇弟,封号为秦,他所说的便是朕之言,也是相国之言。”
刘志看着一众不解的大臣们,道:“吾叫刘志,今日起与各位共同为大汉效力。”
刘协笑着:“大家可有事情商议。”
李儒望着帷幕后面熟悉的身影,对今日之局势完全不解,昨日还好,改变好像是从前夜董卓单独面见刘协开始,而且两日里李傕也无动静,这都是为何?
李儒出来,问道:“相国,家国大事,怎可儿戏?”
刘协冷冷地看着李儒,喝道:“朕乃天子,相国的行为,怎么是儿戏?李儒,你是何心?”
李儒真没想到刘协态度如此强硬,一时竟没能反驳。
王允安静地看着一切,他也是糊里糊涂的。
刘协凭什么如此硬气。
帷幕后,传来女子的嬉笑声:“相国,再喝一杯嘛,相国可威武了。”
众朝臣的脸色的发白了,董卓何其大胆,竟然敢白日宣淫?这还是大汉之朝廷吗?
刘志走至帷幕后,又走了出来:“孝儒,相国相信陛下,也希望孝儒能尽心辅佐陛下,为大汉立功。”
李儒抬头看着刘志,这是一副陌生的面孔,突然就是刘协的兄弟,很突兀,但似乎也受相国之厚待。
刘协继续问道:“其余人还有事情要议吗?”
刘志走出一步,神情严肃:“弟有事要奏。”
刘协哦了一声,表示他不知情:“二弟有何事?”
所有人都看着刘志,目前的局势他们真看不懂。
“相国,怎么生气了?来,让我们亲亲,让我们抱抱。”
刘志道:“前夜,李傕心怀不轨,鼓动相国废掉陛下,自立国号,幸相国大义,雷霆出手,将李傕拿下,让陛下免于一难,相国便道:自古君臣有别,君为天,臣不可以下犯上,此乃死罪,但李傕多有功劳,希望陛下免于一死。”
李儒是知道内情的,而且李傕身为董卓心腹,董卓怎么可能对李傕出手:“秦王污蔑,陛下不可轻信,当日陛下邀相国约谈,李傕是相国之护卫,当然随同,李傕怎么可能有反叛之心?可有证据。”
刘协早就对好话语:“当时朕就在场,李傕趁朕与相国同时昏沉,便想行大逆之事,幸好有帝师王越路过,听见朕的呼救声,才救相国与朕一命,若要证据,宣王越上殿搭话。”
帝师之名,洛阳皆知。
王越踏着春风走了进来,他的人生有了第二春:“臣叩见陛下。”
刘协问道:“帝师,当时你可目击李傕之行为?”
王越非常认真地说:“臣不敢妄言,只看见李傕挥剑杀向陛下,呼吸急促,似乎在做一件非常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