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五节、公制度量衡(3/4)

作者:梦里挣扎.QD
了罗里吧嗦的藤原,这家伙回程要先去天津卫落脚然后再赶往大沽口乘船回国,不过和来的时候那种静悄悄的样子不同,这回算是风风光光的鸣锣伞盖享受外宾标准。和他前后脚的保科正利就没有这个待遇,但是冀王也用私人名义回赠了一些礼物,算是给他们一点颜面。在中原除了宋朝之外,其余朝代其实是不承认日本天皇这个称呼的,平时都用倭王或是日本国王之类的词汇代替,中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将对方收过来当小弟,所以必须比照平级的标准,由一个亲王出面馈赠对方大将军礼物,这也算是姜田前一段时间强调的外交对等。若是朝鲜国王来了,他最多也就是和冀王平起平坐,见了皇帝都要称臣。

也许是任务完成的太顺利了,或是对方根本没在意。姜田设计钱币的时候除了留下“中华制造”的小字之外,同时还没有在任何地方写上天皇的名字,干脆就找不着皇家的印记,除了一个菊花纹饰造型的十文大钱之外,半两与一两的银元干脆就是采用中华的天干地支来表示年份。反正小日本也用着同样一套历法,对方倒是没在意。而且因为长时间以来天皇就是个摆设,可能这种做法反倒能降低幕府的警惕性。但是姜田这么做是大有深意的,先就是弱化了日本的本国特色,全部采用中文做铭文也使得两国钱币的界限很模糊,再加上采用了统一的原料与加工工艺,实在很难说他们的支付能力有什么区别。事实上后来这两种钱币的确曾通用过相当长的时间,直到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成为主流为止,为此日本甚至还曾经计划完全用中国货币结算。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才最终没有施行。

姜田回家的路上也没有坐车,而是溜溜达达的慢慢朝回走,一边走还一边思考着怎么将那些留学生改造成坚定的中华信徒,除了要让他们感觉到日本同中原的巨大差距之外,最好还要让他们娶上一个中国老婆,反正能来中国的都不是等闲之辈,应该不是贵族就是官员的子女,嫁过去也不算是太受苦。等通婚几十年之后让日本华族自己都搞不清楚血统上怎么算,看他还能不能翻天。就是那些用来通婚的女子必须精挑细选,最好身高控制在一米六以下,以免基因改良造成日本人身高大幅增长。姜田的想法有多龌龊先不去管,他的这个担忧倒是不无道理的,后来就造成了日本贵族的身高普遍高于国民,那种天生的优越感也越来越强,曾经在两百年后引了一场相当激烈的农民起义,就算最后还是被镇压,但是贵族势力也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加上许多在华的日本族裔纷纷支持国内革命,最终还是导致了封建制度的消亡,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也是在那一刻起日本才能算是进入现代国家的行列。

正在走着的时候,偶然间听到一阵音乐,这乐声还让他感觉相当熟悉,因为这就是他抄袭的那些后世音乐,再抬头一瞧,还有两条胡同就快到家了,周围都是有些风月场所,那这音乐自然是有人在练习了,驻足聆听了一会,虽然技法上已经很娴熟了,但是对音乐的意境理解的还不够透彻,属于那种机械性的重复。这时他又想起了当初收赵直为徒时的那些往事,其实也才过了小半年,但是至少这小子已经能靠自己的劳动养活母亲了。除了给赵老板干活挣点小钱之外,说相声的时候也能拿到些打赏,再加上在自己这个师傅家吃饭,花钱的地方实在不多,也许过上几年这个当师傅的也要考虑给这小子寻一门亲事,毕竟这个时代要是二十岁还没结婚就属于大龄青年了。

想到这个问题,姜田又不由得想起了自己,按说现在已经是位极人臣,上门求亲者也应该络绎不绝,但是到现在的确没人跟自己说过这个问题,他不是不想直接收了那些倚红楼的姑娘,只是按照这个时代的情况,就算朝廷不管他在乡下的老爹也不会容忍自己儿子找个窑姐当诰命。至于皇上那只能算是例外,由于常年征战陛下子嗣匮乏,只有一个太子还是当今国母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