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入朱灵儿手中,后者灵光一闪将之连同金珠一并收起,随后双目微阖,就这般入得定中去。
却道碧海湛湛清波漫,无垠幽蓝之中,霞光滟滟,莲影孑然。
却是朵无根紫莲,高九尺,分七叶。
叶片中心乃是一丛鎏金细蕊;金芯之上,一颗琉璃丹丸浮空轻旋,色金紫,龙眼大小,浑圆溟涬,清虚澄净。
而在紫莲之下,碧水深处,还有二气隐现,丝丝缕缕,似浊非清,混沌不明。
偶有聚时,则外显其形,仿若阴阳双鱼,合抱流转;又似天眼神瞳,投注虚空,紫莲金丹正为其点睛。
旋即便散,宛如滴流入海,倏忽消于无形。
此正是朱灵儿泥丸所现之景,亦是其功法道基之外显,道心根性之所在,谓之“心象”。
那无垠之水便是其无边识海,七叶紫莲就是其一身法力功果,而那紫金圆珠,则正是其大道根本,金丹元胎!
整一方心象自成周天,有诛内邪,御外魔,推衍神通,孕养法宝灵性等诸多妙用,名曰“溟虚引莲”。
不过此时这心象只是刚具雏形,且极为脆弱,稍有不慎,便有崩塌之危,若想再进一步,则须本命法宝护持,好让金丹运转无虞,心象稳固。
近日来,朱灵儿收集各类天材地宝,研读炼器秘典就是在为此做准备。
根据《神霄应玄真经》所述,其本命法宝乃是一尊七叶莲花法台,谓之“七宝天心莲台”。
莲台每一叶皆有一宝器悬垂,分为钟、笛、铃、瓶、琴、镜、尺七样,各具神威,皆有妙用。
莲台本身亦有护持、封禁之能,并统御诸器,还可以之为基,立“神霄莲界大阵”。
不过此阵究竟有何玄妙,又具何种威能,真经中并未详述,只留下“莲开幻界,玄雷敕霄”八字批言。
一旬时日,倏忽而过,朱灵儿长息轻吐,自定中醒来。
玉笺中,青叶上仙所授秘典其已尽数读过,虽一词一句皆不知甚解,但莫名自有一番明悟浮上心头,且直指核心真义,仿若神机天授。
此正是“灵心鉴玄”,于朱灵儿丹成之时自行觉醒,为真界不传之秘,属无量神通!
身具此神通者,不仅研习各类法门典籍畅通无阻,修习其他秘法神通亦如春阳化雪,念通即成。
甚至炼至精深处,一言一行皆合乎玄理,顺应天道,所谓“衣袂飘飘拂因果,莲步翩翩履灾劫”,不外如是。
于是起身,轻摆衣袖收起建木与长翎,随之人影一闪,便化滟滟紫虹,破水穿空而去。
山河飞掠如流影,不多时,虹光一敛,朱灵儿重现身形,施施然落向石崖绝壁边,一尊飞檐四角亭前。
亭外云海翻涌,辽无边际;亭内无桌无座,唯有石鼎一尊,色青灰,五足双耳,圆腹阔口。
一方灰白石块立于亭前三丈,几与人高,上书“淬星谷”三个银钩大字。
朱灵儿大略看了看,云履轻踏,于石鼎前站定,一扬手,甩出一柱青黄短香,栽入其中。
一点星火乍现,引得青烟袅袅,刹那间,四周幻灭如泡影,石崖云海皆虚妄,现出静湖幽蓝,清湛深邃。
湖心之中,一尊宝塔伫立其上,五层高,紫竹为体,墨玉为基;宝塔周围有飞星四点,却是四座浮峰;峰上修有亭台一顶,形制陈设与石崖上者一般无二。
湖边另有竹舍一间,不大,仅三丈方圆,内设桌案一方,圆鼎一尊。
鼎前站有一人,四旬许,褐衣,方头圆脸,笑眼弯眉,一截枯枝束发作髻,短须潦草,腰间还斜插着一支红木烟杆,活像个落魄穷秀才。
那秀才见到来人,一个闪动便来至近前,欠身行礼道:“原来是朱师妹,在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