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四十三章 进军天津(二)(3/5)

作者:沉迷
没有了德国人口中的北洋三杰,但是却有了英国人口中的北洋三杰。原本袁世凯就与英国走的非常近,也因此北洋新军的建设中,除了大量的英**械出现,还有这大量的英**官出现。

北洋三杰也被英**官叫出了名声。

现在,袁世凯把这些心腹手下叫了过来,也是为了商讨北洋扩军的事宜。尤其是北洋三杰更是一个不落。

“大人,但是咱们北洋新军,扩军是必然之事啊。这两年,下官的第四镇官兵一直驻防在泰安前线,对东面那群长毛可说是越来越心忧。东边的实力也是越来越强悍,每一次的军事演习,所打出的弹药就能比的上咱北洋的小半库存,动员的兵力至少超过两万人马,尤其是那炮火,更是惊人的凶猛。而这样的演习,他们一年至少要来个两三次。他们。。。。唉。”段祺瑞每次谈到东面邻居的时候,就是忧心忡忡。

不光是他,北洋上下所有明白事理的人都知道,山东半岛那里的人,有多么恐怖的实力。在这个年代,工业实力就代表着一切。而山东半岛那的人,都能造出两万吨的海轮了,这比大清几十年的洋务运动成果总和还要惊人的多。

并且根据英国人的情报,据说那里的人已经能够建造大口径重炮,舰炮,甚至战列舰。这简直难以想象。

一个国家工业强大不强大,不是看能造多少工业品,而是看最重要的军工武器制造。好比战列舰,能造万吨海轮的国家不算工业强国,比如西方的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等国家,都有能力造万吨级的海轮。

可是他们没有能力造先进的战列舰,意味着他们即使勉强造出了万吨级的战列舰,也无法在海战中威胁到别人,没有强大战斗力的战列舰还是战列舰吗?

而战列舰的制造又涉及到完善的重工业体系,这才是现时代重工业强国的根本所在。

一边是山东半岛的突然崛起,一边是依旧在老牛拉破车式的转悠,那些在华夏有着巨大利益的列强自然不太安心。

同时也正因为没有了庚子事变,加上其他列强的支持,北洋六镇新军比历史上提前几年正式成军。虽然满清付出了不菲的代价,可也确实加强了自身的军事力量。

现在的满清军事力量可要比历史上同时期强出不少,然而没有人知道,这些所谓的增强的军事力量在庞大的共和国战争机器面前依旧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摸了摸自己的光头,袁世凯很是无奈:“北洋扩军势在必行,否则用不了两年,我们就根本抵抗不住东面的长毛大军进攻。而朝廷里那些人依旧是鼠目寸光,只知道窝里斗,看着这一亩三分地争来争去的。殊不知,这一亩三分地早已经被那些西夷列强还有东洋人,长毛,更有南面的革命党虎视眈眈了。可惜,那帮奸臣贼子除了正事不干,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人一天到晚只知道粉饰太平,依旧是我天朝上邦的井底之蛙心态。奈何。奈何。”

“大人,要不,咱们找个机会,在荣禄荣大人那里跑跑,朝廷里满人无不是酒囊饭袋之辈,也就是荣禄大人还有一般见识,如果能够让他知道山东情况危急,或许能在老佛爷那里吹吹风,通通气。”冯国璋灵机一动。

袁世凯同样苦笑:“华甫,荣禄,也是满人啊,在他的心中,这江山也是满人的江山,他也在担心北洋。这两年京城里一直暗流吹着,想把老夫这直隶总督替换下来,换个满人来坐位子。又有人上奏说要用满人来担任北洋大臣,说汉人不可信。如果不是我们北洋和英夷关系交好,被英夷拿来制约山东半岛用的,和朱尔典搭上了线,咱这位置,估计已经是不保了。至少也会拿掉一个。那还能有这般兵强马壮的5镇新军啊。”

本是北洋六镇,但是在北洋内部尤其是高层人心中早已经把北洋第一镇划了开去,这个只是用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