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四十章 东海侯(2/3)

作者:
说。直到崇祯十六年,年已三十九岁的郭符甲,前往京师参加癸未科会试,因得阅卷官周凤翔的赏识,郭符甲才最终名列二甲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这时,本可外出做官的郭符甲,因见北方一片残破动荡,流寇已成滔天之势,深感前途无望的他,随即请假归里。直到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郭符甲被任命为户部四川司主事,并兼任兵部职方司主事,核查军饷、兵力等诸多事宜。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破南京之时,郭符甲正在姑苏监督军饷,当时,各州县筹集送来的银钱,多达十三万余两,皆归郭符甲处置,有吏员便劝其将钱归为私用,并分给手下,以避战乱。郭符甲闻言,不胜愤怒,立刻严厉斥责了这名官员,他说道,现在虽然天下泥淖,一片腥膻,但自已却还是要做不染私尘,廉洁奉公的榜样,随后,他便把全部钱饷,尽皆下发给各路军兵。此时的郭符甲不知道,李啸之所以要重用他担任猛虎军后勤主事,正是看中了历史上的他,那良好的办事才能与廉洁自律的为官态度,才对他这般放心地委以重任。只是后来,升任礼科右给事中的离符甲,眼见南明朝廷官员互相倾轧,自忖不为所容,于是称病归乡。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进入福建,势如破竹,先后占领福州、泉州。郭符甲逃往建宁山中,谋求反击。隆武三年(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二十二日,郭符甲与郑成功与郑鸿逵二人,在泉州近郊桃花山会师,准备合兵围攻泉州。郭符甲在泉州府属邑,联合反清缙绅,举事响应。在当时,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大田、尤溪各地乡勇云集,将郭符甲迎至永春,推举为帅,分部五镇,收复了永春、德化两县,其势一时颇振。可叹到了隆武四年(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福建右路总兵马得功,率兵攻打永春,郭符甲顽强抗击,最终不敌,兵败殉国。《续明纪事本末》记载,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郭符甲亲身督战,遍体鳞伤,仍然战斗不止,直到清兵砍断其头,方才倒地身亡,为国尽忠了。传闻郭符甲死后,其被斩之头颅,经过七日,仍然颜色如生,苍蝇、蚂蚁皆不敢侵犯,有如三国时期的关云长故事一般。安排了郭符甲后,李啸心下十分欣悦。算起来,他现在收入麾下的明末名臣,诸如陈子龙,姜曰广,刘宗周,华允诚等人,再加上这个郭符甲,已有5人,数量却也不算少了。当然,李啸却还根本不会满足,在他看来,只有人才越多,才会对自已的事业更有帮助,猛虎军的势力,也才能得到更快更迅猛的发展。毕竟,不管在哪个年代,精英人材,总是最为稀缺的宝贵资源。八天后,作为宣旨太监的王珅,带着一众随从,终于到达了登州。王珅自到登州后,颇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他惊讶地发现,这个在明朝荒僻不堪的偏远州府,在李啸治下,竟是城池繁华,百业兴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野,皆归化得井井有条,称为乱世中的桃源,亦不为过。而在见过了登州的繁华景象后,王珅脸上闪过一丝冷笑,心下便是主意已定。这时,王珅用一种漫不经心的语气,对跟随自已的亲信小太监王信笑道:“王信,你知不知道,咱家当年在宣府北路时,跟这个李啸,可有过一面之缘呢。““哦,公公还跟李啸有过交情哪。“王信装出一副很有兴趣的样子。“呵呵,当时咱家在宣府镇当监军之时,这个李啸还仅是个小小千户,他为了巴结咱家,还送了咱家一点清军的旗帜仪仗以为见面之礼,也算与咱家有过一段交情了。“说到这里,王珅不觉大笑起来,心下十分得意。“这么说来,那李啸升为赤凤伯,又即将高升为东海侯,却也多有王公公的提携之功呢。”王信的马屁紧紧跟上。“哈哈,那是自然。可叹这小子原本不过一名辽东的乡下猎户,现在竟也时来运转,功业造化,竟要晋为侯爵了。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王珅轻叹了一声,脸上便闪过一丝狠色:“哼,这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