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45,钓鱼城之战(3/3)

作者:笑谈正说
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尔汗国不承认他这个大汗,宣布独立。蒙古诺大版图从此四分五裂。

此后,蒙古人再也没能组织起像样的西征,让欧洲人逃过一劫。

只是宋朝就没那么好彩了。

南宋在蒙古内讧期间着实享受了几年太平日子。

宋理宗许是真的相信蒙古人是被贾似道打败了,南宋从此国运无虞。面对强敌环绕,他不是加紧战备,而是加紧推行理学。《三字经》就是他那时期的成果,真的是从娃娃抓起。

宋理宗的谥号之所以取“理”字就是因为他“有功于理学”。理学在他的任内由“伪学”摇身一变成为官方正学。

他看过朱熹注解的《四书》后喜不自禁,认为自己找到了治国安邦的良方。他追封朱熹,提拔朱熹的徒子徒孙,在全国推广理学。

然而过于追求“红”而忽略了“专”,使朝堂充斥着能说不能干的主儿。大家坐在一堆夸夸其谈,坐而论道,一动真格就不灵了。和蒙古人打仗如果是打嘴仗能以一敌三。如果真刀真枪的干,仨都顶不了一个。

大力提倡“灭人欲”的宋理宗却在历史上留下招嫖的故事。宋理宗经常把京城名妓接进宫里嫖宿。看来宋理宗也是那种台上讲正气、台下讲力气的主儿。

宋理宗好酒色,把朝政全委托给贾似道打理。但贾似道好蛐蛐,好古玩,心思全然不住朝政上面,干过几件事反倒不如不干。

他从前线回朝当政之后将宋理宗身边的佞臣全部赶走,并且禁止外戚干涉朝政。但同时他把所有他不喜欢的人,无论贤否,一并赶出朝廷,提拔自己喜欢的人。所谓整顿朝廷不过是以一拨佞臣代替另一拨佞臣。朝政吏治并不见起色。

他推行“打算法”,向军队派出审计组清查武将贪污挪用,凡有以军需名义支取官府财物、虚报兵员吃空饷及其他贪污军费问题的,一律严惩不贷。宋朝不准杀士大夫,可没说过不准杀武将。一大批将校被双规或砍了脑袋。

“打算”类似现代的反腐风暴。逼人把进嘴的肥肉吐出来本身就阻力很大,何况贾似道还夹杂着排除异己的私心。反腐成了一派打一派的借口。前线因此军心不稳。

贾似道在前线为帅时,手下有一帮大将辅佐。宋朝历来的规矩就是文臣为帅,武臣为将。主帅不过起个协调作用,具体工作还是武将来做。贾似道在战争期间忙着求和。武将在前线拼死搏杀。战争结束后,贾似道把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引起武将们不满和讥讽。

贾似道主政朝廷后令人搜集前线将领的材料,将轻视和讥讽过他的人一个个双规,或逼死或罢免。四川泸州的守将刘整被查出问题后,害怕脑壳不保,带着手下掌控的十五郡三十万户投降了蒙军。

“打算”告一段落,贾似道又推行“公田法”。“公田法”就是按干部级别限定本人占有田地的数量,超标部分“三抽一”由政府收购,转租给没田种的农民,收取田租补充军费。这有点像现代搞的清查干部超标住房,违规多占的福利房要退回来。

贾似道急于见到成效,督促下面全力“公田”。“公田”不利的官员被一票否决。

他判断官员是否工作得力的标准是“公田”数量的多少。于是,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多购公田。资金不足就开白条。不该“公田”的人也被“公田”了。各级干部怨声载道。

贾似道还为解决财政拮据问题滥发钞票,致使物价飞涨,百姓也怨声载道。

他成了朝内外最遭恨的人。从文武百官到平民百姓都骂他,称之为“奸相”。

贾似道的出发点也可能是好的。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他成了南宋的搅屎棍。南宋局势更加混乱。尤其是强敌环伺,南宋原本就没几个能打的武将。他大开杀戒后,南宋武将更缺。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