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44 怎么又一个这么猛的本科生(求订阅)(3/3)

作者:肥美的韭菜
了,一周的时间就把手头二维钙钛矿的acsam文章基本上给肝了出来,正在收尾中,打算今天投掉。

段云的acsam文章已经在上周日投掉。

田晴的工作,假期前是完不成了,她给冯盛东那边送了一批样,打算合作研究。

陈婉清的eco文章已经在上周四投出,目标期刊am,亮点是“首个近红外非富勒烯受体”,之前她的-cn体系在am折戟,这回她又重新杀了回来。

许秋基于-4和-m的am、ange两篇文章,在上周五投出,亮点是“受体单元改性、高效率”。

韩嘉莹的体系因为发现了“小ho摸能级差也能实现有效电荷输运”的现象,打算冲击一波nc,就需要等冯盛东那边的数据,假期前便来不及投出,而且刚好也要等一等许秋的-4文章发表,毕竟那篇算是她的前期工作。

邬胜男的n-4体系文章也在上周日投了出去,目标期刊acs,亮点是“新给体单元、高效率”。

同时,她合成出来了六种c的衍生物,表现出一副被榨干了的样子。

这些材料在现实里的器件性能来不及摸索,不过许秋在模拟实验室中已经拿到了结果。

六种非富勒烯受体,分别是c-h、m-c、c、-2、-2cl、-m,均以-和h22两种给体材料作为标样。

其中,前三种是针对侧链进行的优化,c-h、m-c均能够提升器件的性能,器件效率相较初始的c均有所提高,从10%到了11%,两篇文章初步到手。

c体系,不仅有效率的提升,还有一个独特的现象体系,大约100纳米的薄膜,器件性能可达11.8%,继续加大有效层膜厚,制备300纳米厚的厚膜器件,器件的性能仍然能保持在10%以上。

至于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肯定是由于侧链更改所致,不过具体该怎么分析,许秋目前没有其他实验数据的支撑,也不好下定论。

但不管怎么说,凭借“厚膜、高效率”这个亮点,一篇am往上的文章肯定是跑不了了。

毕竟“厚膜”是有机光伏的痛点,像c或是传统cm的体系,一旦做厚膜,效率会从10%,急速衰减至6%、4%,甚至1%以内。

后面三种是对a单元的优化,其中,-2的器件性能介于c和-4之间,-2cl同理,而-m的性能优于c和-m。

总结一下就是,-4依然坚挺,-m可以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m。

这些体系,包括新的、旧的,许秋打算之后**一,打包整理在一起,发一篇文章。

单独拆开发也不是不可以,就是太水了点,还不如合起来发一篇好的。

莫文琳三元体系的文章也已经基本写好,亮点是“首个高效率三元非富勒烯体系”,打算今天投出,目标期刊am,基本上还是比较稳当的。

许秋指导了一番莫文琳的文章写作,再加上这个三元体系也算是他提供的,最终混了一个排名第二的共同一作。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