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五六章 昆仑隧道(2/2)

作者:高铁侠客
回报!

“武总你快看,前面就要进入昆仑山隧道了。”

坐在武文杰身边的工程局专家一声喊,把武文杰从沉思中拉了出来。

说起昆仑山隧道,专家收不住话匣子,如数家珍般讲开了。

搞隧道的专家讲隧道,就如同让武文杰讲火车,那讲起来可不是一般的水平。

武文杰听得津津有味。

这昆仑山隧道是世界高原永冻区里最长的隧道,位于青海境内,全长1686米,海拔高度4648米。

隧道的长度相当于400米标准跑道转四个整圈,还要挂点零。

而论起高度来,则要比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的半山腰还要高些。

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实在太特殊了,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条件,让这个隧道的施工完全不同于其它任何其它隧道。

“施工的时候,我们差不多快把招术想绝了!”回忆起当时情景,专家感慨万千。

专家的这番话,让武文杰深有同感:“我们引进、吸收、消化高铁动车的设计制造技术,跟你们修隧道完全是一股劲,真的是要把人的脑袋都想破了。我太理解了,那个过程,真熬人啊。”

探索和创新,永远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

传统的喷射混凝土方式,有干喷和**,但在高原高寒冻土地区,那两种方式都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决定采取湿喷混凝土,要冒巨大的安全风险,但不这么做,技术上更无法向前推进。

怎么办呢?

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最终确定还是采取新型的湿喷方式,为避免喷射后湿混凝土坍塌滑落,配合采取强有力的临时支护措施,吠确保具备足够的支护强度。

“事先我们真没想到,剑走偏锋的这一招,居然让我们在施工安全、工作质量、工程工期和运营效益等诸多方面,全面取得了优异的成效!”

专家说到兴奋处,摘下眼镜擦擦镜片,又擦擦眼角。

“我们的实践证明,采用湿喷混凝土技术,在高原永冻区的隧道施工中不仅完全是可行性的,而且还有很高的提质增效功能,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武文杰听到这里,内心也由衷地感到高兴:“过去我一直觉得,铁路建设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应该是我们制造火车的这部分,但这一路走过来,我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说起来,在这个大系统当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相当高的技术要求,哪一个环节掉了链子,火车都跑不起来。青藏线是这样,咱们的高铁动车同样也是这样。”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