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8章腊八节(2/3)

作者:闪善银光
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第三种说法是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陈名夏就这么把汉人的腊八传说讲了出来,然后吴达海道:“陈大人我们满人也有自己的腊八节传说”陈名夏:“吴大人你想说就说吧。”于是吴达海说道:“”每年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这天,满族人家总要吃“腊八粥”。这种民间习俗,一直沿袭到今天。为什么赶在这天吃“腊八粥”?传说是在委刖以前,满族的部落首领被称作穆昆达,每年定期要到住户轮流吃饭。这个穆昆达经常仗势欺人,无论到谁家,总要吃好的,稍差一点,便大发雷霆。部民们对此敢怒不敢言。有一年的腊月初八这天,穆昆达轮到乌津拉家吃饭,乌津达想治一治他。给他作饭时顺手抓了一些高粮米、大小黄米、苞米碴、稗子米、小豆、黑豆等五谷杂粮,混合在一起,放入几瓢水在锅里煮。熬了半天,熬成一锅粘糊糊稀粥。粥煮好后,乌津拉把穆昆达请到家里。穆昆达一看很生气,他问乌津拉:“这叫什么饭,乱七八糟,稀拉巴几,粘糊糊的,是人吃的吗?简直是猪食!”乌津拉信口答道:“这叫‘腊八粥’,是我们家祖传的,腊月初八必吃的饭食。”穆昆达气愤地走了。邻居们听到这件事以后都非常高兴。从此以后,每到一家,都做“腊八粥”给他吃,气得穆昆达再也不到各家去吃了。

后来,满族人每到腊月初八这天,都要吃顿“腊八粥”以表怀念之意。刚林说:“我也听说过一种说法信的神特别多。他们认为一年间肯定有一些事情作得不对,会得罪一些神仙。而这些神仙每到年末都要到上天去汇报人世间的情况。为此,每年到了腊月初八这天,家家做一锅粥,粘糊糊的,用这种东西把神仙的嘴堵上,以免他们到上天去说坏话。于是“腊八”便成了堵闲言恶语的日子。”

信佛的哲哲说:“哀家听说的腊八节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子,佛家的腊八故事是这样的:释迦牟尼的原名号,应当是古印度北部今尼泊尔境内迦毗罗王国国王净皈王的儿子,叫乔达摩悉达多,他为摆脱人间的苦恼,舍弃王位出走,走了许多地方,而后到比哈尔邦河畔,已经走过多数大川河流,高山密林,遭受到千辛万苦,又累又饿,他昏倒在路上。恰巧来了一位放牧的女子叫塑业妲的,她在路边拾来一些干树枝,用她带的小锅,把自己所带的粮食和干果煮成粥食,给这位已奄奄一息的王子喂下,使他很快打起精神。看这位王子可以活动,也能答话了,她才走了。悉达多有了精神,到河里洗过澡后,又到那菩提树下继续修炼,到了十二月初八日终于修炼成佛。”

布木布泰:“姑姑您可是佛门的好信徒那么我们明天呀就广施腊八粥给旗人和民人”

哲哲:“多尔衮曾说过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